雷子是我的一个好友。
前不久,他来广州出差,我们一起聊天,谈到了他的爱情。
他刚遇到了一个女孩,两人的感情迅速升温,这让他有些畏惧,他生怕处理不好这个关系,让他重蹈覆辙。
以前,他谈过不知多少次恋爱,但没有一个关系能持久。
这看似浪漫,令别的男人艳羡,但他自己知道,这很痛苦,他其实很渴望拥有一个稳定的、高质量的亲密关系。
于是,他说他刻意地与那女孩保持一段距离。
他告诉自己,少见面,多打电话,这样就不会发展得太快。
既然如此,和她的电话就变得很重要了。
最近有两次,他打电话给她,她都没接,直接给挂了。
过了一会儿,她再打过来,一次说她在开会,一次说她在和老板谈话,事情很重要,所以她要那样处理。
雷子则说,如果他是她,他会先接她的电话,并走到一边僻静处,简单聊几句后,再告诉她,他有公事,待会儿再和她详谈。
我则说,如果我是她,他这样对我说话,我会感到压力,并且略有不快。
“为什么?”他问道。
“因为,你没有理解我的方式的合理性,而是在诱导我以一种特定的方式对待你。”
我回答说,“你这样做,是在将你的方式强加于我。”
在人际关系中,尤其是在亲密关系中,这种诱导无处不在。
用普通的语言来说,这种诱导是强加;
用心理学的术语来说,这种诱导便是投射。
如果投射成功了,这个女孩下次果真以他所渴望的方式对待他,那么,这便是认同,即这个女孩认同了他的投射。
投射与认同,是人际关系中非常重要的心理机制.
每一个人际关系中都充斥着投射与认同。
一般情形下,我们尽管玩投射,也渴望对方认同,但对方并不是非得这么做不可。
对方没这么做,我们也不是太失望。
然而,有些人会特别执着。
他投射时,抱着强烈的愿望,渴望对方以他所希冀的方式回应他,如果对方不这么做,他会严重焦虑,认为对方不爱他。
这种心理机制,被称为投射性认同。
投射性认同是一种孤独的游戏。
沉浸在这种游戏中的人,会比一般人更加渴望建立亲密关系,但他们在亲密关系中是看不到对方的真实存在的,他们只关注对方是否如自己所愿,按照自己所渴望的方式对待自己。
换一种说法,即玩这种游戏的人只渴望他投射你认同,但却拒绝你投射他认同。
这样一来,这个关系就失衡了。
这样的人,他看似在乎你,但其实他在乎的是他投射到你身上的幻象,他会诱导你或强迫你以他所渴望的方式对待他。
而你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存在,他会视而不见,他既不关心你的想法,也拒绝真正了解你。
和这样的人打交道,你会觉得特别受压制,因为你只有按照他所渴望的方式对他,他才会满足,除此以外的任何方式,他都不会满意。
投射性认同的游戏中藏着一个“你必须如此,否则……”的威胁性信息,它完整的表达是:“我以我好的方式对你,你也必须以一种特定的好的方式对我,否则你就是不爱我。”
不过,玩这个游戏的人,通常只意识到前半句,即“我对你好,你也该对我好”,而没有意识到自己发出的威胁信息。但作为被投射者,你会清晰地感受到这种威胁,你会感觉自己没有选择权,你不能按照你的意愿对他表达你的好,否则他会不满意,而且你还会付出代价。
我们都希望有好的亲密关系,希望对方爱我们,也希望我们能给予对方好的爱。
然而,什么是好的爱?
这种“好”会不会是我们一厢情愿的?
你知道对方希望得到的好感情是什么样的吗?
你的爱是否是有条件的爱?
我们付出时,都有一个隐藏的逻辑:我对你这么好,你应当给予我回报
我们都想做好人,并想用好的方式对待某人。
一个人越重要,我们就越会用自己所懂得的最好的方式去对待他。
然而,我们这个所谓的“好的方式”常常是有问题的。
并且,我们使用“好的方式”时,有一个隐藏的逻辑:我对你这么好,你应当给予我回报。
对回报的渴望也不算是问题,但关键是,我们还渴望对方用某种特定的方式给予自己回报。如果对方不仅给了回报,还恰恰用的是自己所渴望的方式,我们就会觉得,这个人真爱自己。
否则,我们就会失望,就会觉得对方对自己不够好,并生出想远离这个人的念头。
对方也会执着于类似的渴望。
当两个人的渴望相契合时,所谓完美的爱情出现了。
然而,即便此时,这也不是相爱,而只是一种命运的偶遇而已。
我们看见的,只是自己的世界,我们并没有看到对方的真实存在。
更多情况下,契合是不可能的,不管一个人多么爱你,他仍然不能如你所愿,自动以你所渴望的方式回报你的“好”。
甚至,即便知道了你的渴望,他仍然不能甚至不愿以你所渴望的方式回报你。
因为,一旦这么做,他作为一个人的独立存在就不存在了,他就沦为一个工具,一个满足你的梦想的对象。
因为这个缘故,我们都渴望爱,都爱过,然而,要命的孤独却纠缠着这个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。
--作者:武志红 转自曾奇峰心理工作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