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煲剧来排解“不高兴”
当你忙碌一周,感到疲倦、无聊、不嗨森,盼到周末,终于可以电影电视看到爽!觉得这绝壁是个逃离现实世界、分散注意力的好办法。然后强迫般连续煲剧到晚上不得不睡觉时发现:谢特!并没有觉得心情舒畅,跟上班一样累
实际上,长期这么做会使你感觉更糟。应对“不高兴”情绪的方式应该是:可以让你有主动感的、有目的的、可以完成的。而看电视则是被动的。
你可以这么做:把你喜欢的、轻松的电影剧集当做对自己工作的奖励,以轻松的方式来结束一天。你也可以邀请朋友在网上跟你看同一剧集,即时你们是远距离的也可以实现。
焦虑时选择逃离压力情境
没人希望自己难受,所以感到焦虑时,选择逃离当下的焦虑情境似乎会好受一些。比如有社交焦虑的人就会极力避免一场party。但奇怪的是,你越是逃离,你好像就越焦虑,就越没有机会看到事情变好的那一天。
你可以这么做:把自己置身于那种令你感到焦虑的情境中,即使在那个时刻你感觉很糟糕。长期坚持是有会帮助的。逃避可能会加重你的焦虑,正确的打开方式应该是直面你的恐惧。
睡到天!昏!地!暗!
睡眠是一件对身心都超级无敌十分非常重要的事情。但总会一不小心就睡得太多啦。
“我要好好休息,到周末就赖床赖它喵个天荒地老!”
酱紫其实容易起反作用的。睡得过多,反而会昏昏沉沉。睡眠跟吃饭一样,都有个极限值,过多过少都会导致我们生病。
你可以这么做:搞清楚自己真正需要多长时间的睡眠,规律睡眠。
在这十分钟里,你千万不要想犀牛
你能在十分钟里做到千万不要想犀牛吗?不能,因为你已经意识到了犀牛。
“我不想要担心,不想要消极,我想要开心一点好不?”
“没门儿!”
瞧,这就叫事与愿违。当你为某件事担忧时,你越是尝试着从这件事情上分散你的注意力,你就越会想起它。试图分散注意力,恰恰阻止了我们应该去学习处理某个问题的能力,以后遇到相似情景,我们依然会栽倒受伤。
同样的推论也适用于“总是积极的思考”,而不承认自己的消极想法。你越想把它们压制住,它们越能反击回来。
你可以这么做:这个建议听起来很老土,但是,直面你的“担忧”和“消极”真的很有用!
对于“担忧”,你可以给自己设定一个“担忧”时间段,等过段时间你再回来进行有效的处理,你会发现自己不再像开始时那么担忧了。
对于“消极”,努力让自己用一个更开放、接受的态度去面对自己的消极想法,你可以有意识的练习对自己说:我的确有消极的想法,但是想法只是想法,只是因为我这么想而已,想法并不是现实。
失望着急时制定一个To do list
当你感到失望,而且想急于给自己方向感、成就感时,制定一个To do list(要去做的事情)准备完成。To do list可以让人感到得更有效率,但对于一些人而言,效果是相反的。这就是蔡格尼克记忆效应(Zeigarnik effect):即你会更多地记住你没有完成的事情,而不是你已经完成的事情。To do list可能会让你对那些你没完成的事情感觉很糟糕。
你可以这么做:制作一个Done list(已完成的事情)清单是更有用的。对失望沮丧的人来说,看看自己的“小成就”反而可以提升自信和改善情绪。试着做个Done list吧,无论大小,即使是:我昨天帮隔壁的奶奶顺手取了快递她对我微微笑。
在糟糕疲倦的工作后,沉溺于“安慰美食”
如果你度过了一个漫长的痛苦的工作日后,大快朵颐一顿也许会让你感觉非常好。但有趣的是,一项研究证明,真正让你感觉良好的不是你吃的食物,而是你进食时所花费的时间。研究者说,你不需要美食来安慰你自己。
“老娘累了一天,一定要花多点时间做让自己开心的事情!这样才感觉是有自我存在的一天!”
只要你给它足够的时间,你的意识就会成功地安慰到你。沉溺于“安慰美食”只是怕你摄入太多反而对身体不好。
你可以这么做:如果你想以一顿大餐结束你痛苦的一天,尽管放怀去吃。但是,如果你经常在这之后产生愧疚感,那么你就需要意识到:花时间来让自己安静、舒缓下来,才是最重要的。
(文章来源:简单心理 图片来自网络)